正规快三送彩金平台赔率 - 正规快三送彩金平台投注
中新网上海12月1日电 (李姝徵 周孙榆 殷立勤)自2023年12月1日起,上海市公安局在长三角区域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实施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依靠这一新政,1日,多位非上海户籍的民众顺利在沪申领到了临时身份证。
“这是您的临时身份证,请收好。”当日,来沪工作的闫先生在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综合窗口顺利拿到了刚刚申领的临时身份证。
当日,来沪工作的闫先生在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综合窗口顺利拿到了刚刚申领的临时身份证。周孙榆 摄
闫先生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前几日准备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不知所踪。按照原先的政策,闫先生需要回到户籍地办理身份证补领并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受惠于新政,闫先生能够直接在沪办理相关身份证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家门口就能申领临时身份证,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上海的人口政务服务真是越来越便利了。”当日一早,来自江西的市民童先生带着《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来到杨浦公安分局长海路派出所。经查询,正式证件信息已经户籍地公安机关审核通过,他在短短8分钟就成功完成了临时身份证申领、打印、制作,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上海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制证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史俊敏介绍说,全面实施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跨省通办”,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体现,是便利民众办理居民身份证的有力举措。
当日一早,来自江西的市民童先生短短8分钟就成功完成了临时身份证申领、打印、制作。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供图
目前上海警方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全面实施临时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外省市公民在本市各派出所综合窗口均能办理包括身份证首次申领、换领、补领、临时身份证在内的全部四项业务。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虹桥路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陈思阳告诉记者,目前公民跨省异地办理首次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业务,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发,并由市局人口办制证中心制证。
上海警方表示,如在证件制作完成前急需用证,可以凭《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在同一受理点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领),公安机关将在3日内制发证件,全市197个(其中长宁区有11个)配备临时身份证制证设备的派出所,可做到当场制证,当场发放。(完)
中新网武汉12月1日电 (记者 张文晖)实现“双碳”目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多地发展规划提出要探索建设“光储直柔”建筑。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当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能源行业的共识及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的消纳和调配需求,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挖掘用电侧的调节潜力变得至关重要。
建筑能耗是中国能源消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和建筑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大助力。这其中,“光储直柔”技术不仅能提升建筑能效,还可以进一步实现电能替代与电网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是实现建筑减碳的创新手段之一。
什么是“光储直柔”?“光”是指在建筑物表面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储”是在建筑内布置分布式蓄电以及利用智能充电桩、电动汽车等,使建筑成为一个储能场所;“直”是指建筑内部采用直流配电;“柔”是指使建筑用电系统成为电网的柔性负载。
12月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其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记者在示范基地落成现场了解到,此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由此实现年均13%的减碳目标。随着方案的逐步迭代,未来该示范基地将持续帮助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实现高效用能、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源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任婧表示:“入华36年来,施耐德电气凭借自身强大的数字化基因,为中国各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不断赋能。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的正式落成,是我们在武汉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持续以创新精神引领行业升级,积极推动光储直柔技术在建筑、工业和城市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立足武汉,辐射全国,在为武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贡献智慧力量的同时,助力中国各大产业加速迈向高效和可持续未来。”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落成多个光储直柔建筑,如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区的环球供电服务中心营业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中建绿色产业园办公楼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2050年前后,我国风电光电的装机容量会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将建筑物变成“充电宝”,能够柔性用电,发挥调节和储能的功能,有望破解电力系统的难题,这也是设计发展“光储直柔”的目的。(完)